上圖為一標準的 OCL電壓放大電路
輸入端加入了電容與電位器(Potentiometer, 又稱衰減器)
如此一來對於耳擴、後級、前級皆可適用
(Type 1: Standard)
接著加入電源電路, V+與 V-左邊那兩顆是大容量電容
兩電容的共地接點一般也都是作為星型接地點使用
圖看好大概記住之後, 我們把上圖的接地符號全部擦掉
接下來以紅線表示實際的接地線走線
如圖, 所有的紅線都走向兩顆大電容的接地點
實做起來就會像這個樣子:
(照片中的綠色電線們等同於我畫的電路圖中標示的紅線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很多人裝機會習慣在電源進入放大電路處加一組退藕電容做濾波
可以防止部分電路發生高頻振盪, 以及進一步降低電源雜訊
實際電路圖如下:
(Type 2: Standard with decoupling caps)
至於這個版本的接地怎麼接呢?
實際接地上跟沒退藕一模一樣的
而增加的 2顆退藕電容電容的接地腳要"先接在一起再送去 star ground"
Douglas Self 大大在書中也有提到過這個部分的處理法
有圖為證:
(截自 Audio Power Amplifier Design Handbook, Fifth Edition 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最後是高級機種才會遇到的接地方式:穩壓電源
(Type 3: Regulator PSU)
一般來說, 前級跟耳擴比較會用到以下接地法
因為後級穩壓的話, 效率真的太~~~~低了
而且通常要求電壓較高, 市面上常見的三端子穩壓 ic都無法勝任
好啦, 閒話家常完來看看實際應用部分:
說穿了也就是把前面 Type 2退偶電容的接地腳換成是穩壓器 (Regulator)的接地腳而已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但如果是裝套件的話, 這些接地法有可能會受限於 PCB layout而無法實現
所以只能靠自行判斷哪些部分能夠實現一點接地
希望這篇有幫助到大家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