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以來、我都在想找一個機會

把所有學過的經典擴大機電路都裝出來聽聽看聲音怎麼樣!

順便學著如何在固定電路架構下做優化、練練手

以免空有好看的電路架構, 聲音卻不如紙上的好聽...

 

由於之前做的機子最後都賣掉了,

導致想玩調音時才發現身旁一台能讓我試的耳擴都沒有!

加上腦袋裡空有一堆再轉的電路卻不曾實際執行

所以那時我就決定

之後一定要裝幾台耳擴、都不要賣出去

專門實驗腦袋裡的電路, 還能偶爾讓我開開刀讓我試試零件

 

所以這篇文就誕生了

說來慚愧, 這台都已經是 2號機了

待有緣我再回頭來把 1號的心得補齊 QQ

 

PXL_20210516_185946146.jpg

本文介紹的主角:Classic II 耳擴 (實驗機 2號)

 

Classic II 是一台 Jfet輸入、Mosfet輸出的單端推挽耳擴

50歐姆負載下, 約可提供 80mW不失真輸出功率;

300歐姆負載則可輸出至 480mW.

 

電路圖.png

↑ 電路概念圖奉上, 雖然幾乎就是全部了

 

在這邊粗略地解說一下:

信號從最左邊的 VG1(訊號源)經過交連電容 C1進入放大電路

由 Jfet T4經過反向放大送至 T3

T3為 VAS晶體, 扛下大部分的訊號放大任務

( R3、R4、C3組合成自舉電路為 T3之輸出負載, C3的存在會大幅增加開環路增益 )

T1、T2組成推挽輸出, 同時擔任 Buffer為 T3輸出端與耳機匹配阻抗

最後將輸出訊號經 R7、R8、C2隻回授網路(NFB) 送返給 T5

 

有輸入級(Input Stage)、電壓放大級(Voltage Amplify Stage)、輸出級(Output Stage)

沒有多餘的串疊與本地回授, 非常簡潔。

.

 

這樣的電路有什麼特色呢?

正如其名:音色非常之經典

 

螢幕擷取畫面 2021-05-17 040200.png

↑ 打文章時主要是戴著HD598, 聽著吉普力 25周年這張做參考的

 

開頭先下 「いのちの名前」, 平原綾香一開聲......

嗯, 您依舊是最棒的QQ

 

在聽完了電腦直推、拔掉耳機頭插上擴後,

嗯?音色沒怎麼變呢?

除了綾香姐姐的聲音依舊迷人外, 乍聽之下並沒有什麼差別

於是再把耳機插回電腦, 趁還有記憶時 AB test

...

......

方才的層次感完全消失了。

雖然大家都說 598已經是 "Ampless Friendly"

但上擴後的空間感差距真的不是一般的大。

 

上擴時由於層次分明, 人聲的尾韻會在空間中迴響

鋼琴與小提琴也各自守其本分, 待在後方不打架、不鬧事

整體表現就是 乾淨中性且層次分明, 聲音不糊不尖

.

 

不過老實說真正讓我覺得沒擴不行的, 還是非 もののけ姫  莫屬

從進副歌前的醞釀、到大合唱一出時,

臨場感帶出的震撼力之大着實讓我雞皮疙瘩掉一地 (;´༎ຶД༎ຶ`)

 

But...

用電腦直推時......真的都煙消雲散。

合唱團不再那樣整齊有序、雄厚有力

反倒像是一排站直擠在你正前方對著你吼......變得既沒層次又粗糙

這種曲子才真正能感覺到推力充沛時的魅力

 

實裝圖.jpg

↑ 放個裝機途中圖, 順便談談我在調音過程中改了哪些零件數值

 

如同前面所說, 我想藉此機會練習優化電路

所以都是在電晶體數量不變的情況下改零件數值、或增加零件

.

起初試聽時, 有發現 1. 高頻異常尖銳且有壓迫感2. 低頻混濁擁擠

 

1. 高頻異常尖銳且有壓迫感的解法:

我在回授電阻 R7(4.7k)上並聯了一顆 100pF的 PS電容,

原理是調整回授網路的高頻放大倍率以減低高頻刺耳聲

這點也可以在很多大廠的電路上看見

調整過後聲音會變得比較溫潤

 

若此電阻為 100k則並 5pF即可, 總之 RC乘積會大致相同

但其實電容數值還是以實際試聽或個人口味為主!

 

2. 低頻混濁擁擠的解法:

C2、R6的乘機會影響低頻的量感

而由於 R6、R7主宰基本的放大倍數, 我們一般不會頻繁動他

所以這邊的調整最後是以更換 C2的容值為主

 

一輪試聽下來, 我最喜歡的數值是 33~47uf

容值再高聲音會變濁、再低聲音會太瘦太乾

調整過後大大改善了低頻的層次感

 

這一輪調整完後本來打算就關蓋收工了

結果腦袋突然閃過一個念頭:3. 工作點是不是也可以調整啊?

 

3. 輸入級晶體工作點調整

老電路看多了就會知道, 音響界最愛用 Jfet:2SK170

不論 SANSUI還是 PASS, 工作點都可以發現有兩大特色:

Vds >10V、Id > 4mA

我原先的偏流設定是略低於3mA,

反正 Vds才 15V離最大功耗還遠, 就乾脆一股作氣把 Id拉到4.3mA

結果呢?

......

音色變得異常寬鬆大氣, 等級明顯升了幾階

 

這可以說是本次調音最大的收穫

沒有這次的經驗, 很難想像同一顆晶體、換個工作點聲音可以差這麼多......

甚至比換回授電容的效果還要顯著 (˘•ω•˘)

.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下面開始技術總結

首先, 單以這次調音經驗來說的話, 個人感覺:

輸入級晶體工作點調整 > 更換回授下地電容 = 並聯電容於回授電阻

 

其實不看工作點調整, 剩餘兩點就算在 OPA上也是可以達成的!

希望這篇對想自己搞調音的朋友有幫助啦

\我們下回見/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aimu Sound La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